朱蓓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从事农(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40年,是我国食品工程领域优秀的科学家、有突出业绩的学科带头人、海洋食品加工产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带领团队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创建了海参自溶酶理论,攻克了海参自溶酶技术、质构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海参“贮藏难、加工难、食用难”的瓶颈问题,催生了我国海参深加工产业;突破贝类精深加工系列共性关键技术,实现了贝类综合加工和高值化利用,加快了贝类加工产业的发展步伐;构建了覆盖南极磷虾、藻类、鱼类、海胆等特色海洋食品的加工技术体系,实现了品质的精准控制、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高效利用。精准设计并开发了功能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营养食品等多个系列50多个新产品,技术以大连为基地、以辽宁为中心辐射我国20多个省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果先后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为我国食品工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产业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海洋多糖及其健康食品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需求和国家海洋战略需要,主要在海洋多糖的健康功效、分析检测、产品生产等方面进行了联合攻关:从海藻和海洋动物中发掘活性海洋多糖,阐明健康功效及其作用机制,推动海洋多糖健康食品创制、服务人类健康;研发了海洋多糖的精准结构解析技术与准确定量检测技术,助力海洋多糖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提升;突破了海洋多糖生产制备和产品创制的关键技术问题,引领工艺革新和新产品创制。核心技术获授权专利共2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5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1项;研究论文63篇,其中SCI论文55篇;制定行业和企业标准共7项。技术成果在省内外多家企业进行了示范应用,拉动了海参与海藻养殖业,并辐射下游健康食品产业,推动了海洋多糖食品产业的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传统水产食品风味品质保真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成果从支撑中华传统食品工业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出发,以满足人们对食品的个性化需求为宗旨,以实现水产食品的高质化精深加工为基础,以提升传统水产食品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针对中华传统水产食品加工、贮藏及复热过程中风味品质失真、质量控制薄弱、配套装备缺乏等瓶颈问题,将中华传统水产食品加工技术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相结合,建立了不同传统水产食品的风味识别、风味调控、风味保真以及伴生危害物快速检测与消减等技术,实现了传统水产食品风味品质与伴生危害物的平衡调控,开发了方便、营养、美味的佛跳墙、烤鳗鱼、熏鲅鱼等高经济价值预制水产菜肴和休闲调理食品,完成了传统水产食品工艺的挖掘与适应性改造,研制了配套工业化加工装备,实现了加工关键过程精准化控制,推动了传统食品加工产业的技术进步和革新。 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科技内涵发展,不断加强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促进重大原创性和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通过奖励工作提前安排部署、邀请专家开展相关培训、做好奖励政策宣传、深入开展“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多措并举做好科技成果培育工作。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皇冠体育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四个面向”,弘扬科学家精神,积聚力量、攻坚克难,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举全校之力建设“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推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工大智慧和力量。
文字/杜静 图片/食品学院提供
编辑/杜静
审核/杜静、李东、秦磊
编辑/杜静
审核/杜静、李东、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