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皇冠体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5月11-13日,大连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苑晓杰、副校长那广利带领处级干部一行来到解放战争转折地——锦州,开启一场学思践悟的红色研学之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5月的锦州,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工大人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进行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影视教学、现场教学、专题教学、车载教学、红色微党课、红色情景剧等,别开生面,别具一格,迅速掀起了主题教育读书班的学习热潮。
11日晚进行了课前动员。苑晓杰强调,学思践悟锦州行,是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2期读书班暨2023干部教育培训班的一次创新。全体学员要切实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参观学习机会,静心沉气、用心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要把红色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共创学校事业发展新辉煌!
随后的影视教学安排的内容是《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学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重温了那段血与火的激情岁月,革命先烈们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换来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打赢新时代的“辽沈战役”贡献新的力量。
5月12日上午,大连工业大学与辽沈战役纪念馆举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苑晓杰带领全体学员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学员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依次从序厅、战史馆、支前馆到英烈馆,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追忆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感人事迹和革命先烈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第二站学员们来到锦州配水池战斗遗址参观学习。在遗址前,大家驻足聆听红色微党课《激战配水池:摧毁“第二凡尔登”》。讲解员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为我们讲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在历经10小时的浴血奋战后,解放军全歼了配水池的国民党守军,攻占了配水池这一关键据点,打开了锦州城北的门户,为攻锦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学员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崇敬英雄、争做先锋,赓续英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一起续写学校改革事业发展新篇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5月12日下午,学员们来到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70多年前,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就是在这里发出作战命令,指挥了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等重要战役,为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这里,学员们沉浸式观看了红色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刘亚楼住所学员们聆听了红色微党课《战争日历:决定解放战争进程的29天》。学员们纷纷表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要坚定历史自信,坚决听党指挥。
5月12日晚,中共锦州市委党校二级调研员张明以“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为题作报告。报告围绕“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等七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系统的论述和阐释,报告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针对性,为学校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是一堂有深度、有高度的思政大课。
5月13日上午,中共锦州市委党校教育长杨璐以“辽沈战役时代价值的当代传承”为主题进行专题教学。讲座围绕“辽沈战役彪炳史册”“辽沈战役时代价值的当代传承”两个部分展开,脉络清晰、史料丰富、事例生动、观点鲜明,带领学员们再次重温了辽沈战役的战斗进程,既是一堂深刻生动的党课,更是一场思想动员,激发了大家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推动学校改革事业发展再创新辉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纷纷表示,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时不我待、岁不我与的紧迫感奋力谱写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车载教学环节,学员们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一曲曲红歌,追忆峥嵘岁月,一首首红诗,感悟信仰力量。
红色印记,弦歌不辍。这既是一次红色之行、学习之行,更是一次学思践悟之行、党性锤炼之行。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新征程的开始,在新的长征路上,工大师生要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念、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一往无前的斗争勇气,全力以赴投身学校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工作实践中,为坚决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贡献新的力量!
文字/司炳昺 图片/司炳昺
编辑/崔常琪
审核/崔常琪、刘海丽、高丽华